一直在思考著該不該寫這篇文
一直以來
大家只談生 不談死
只談快樂.喜悅
不談痛苦 悲傷
彷彿不談 這些就無由存在
彷彿談了 就顯得太沈重
然而心底深處郤都明白,
這些都是生命裏很重要的一部份
最終 我們都得面對
昨天夜裏,一個人看著一部片子
多年前由大塊文化所出版的一本,由真實故書所改編的電影
書名是~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~
早晨,在書架上翻出這本原著,
初版日期1998年.距今13年了
書中大意為
知名的報紙記者 mitch ,其主筆的專欄,曾十度獲獎,他的生命正如日中天
某天,他從媒體得知,在大學時期與他有著一份特殊情感的Morrie教授,
得了als(漸凍人),正一步步邁向死亡。
然而在生命的最終,morrie郤把自己當成一本生命的教科書,
他想讓大家明白,如何如實面對自己、面對死亡。
於是十六年後,Morrie與mitch重逢了。
每個星期二,是他們上課的日子,
內容是如何面對生命、愛、死亡與恐懼。
Mitch從一開始極盡所能的閃躲這些生命裏的重要課題,
到最後被morrie所感化,他卸下了內在武裝與世俗的外衣。
其實仔細觀察,你我身邊不乏mitch
或許某些片刻,我們就是mitch
不知是長期的文化教養或是世俗制約
長大後,慢慢地….除了身邊的伴侶,
我們不再習慣張開雙臂去擁抱一個人,
或是向人說~~我想要一個擁抱
長大後,慢慢地…我們不再想哭就哭,想笑就笑
我們學會了隱藏,
慢慢地與內在小孩漸行漸遠
一直不能理解這樣的諄諄告誡
你長大了,不能哭
你是男生,不能哭
什麼時候開始,哭泣與懦弱.不勇敢劃上了等號
什麼時候開始,哭泣必需具備條件
是年紀還是性別
一直記得某個夜裏,我看見了一個男人的眼淚
那當下,我見證了眼淚的勇敢
就像最後那一堂裏mitch對Morrie流下的不捨淚水
那眼淚,有一股令人感動的力量
那力量來自於,無畏懼的面對自己真正的情緒
Morrie說不敢付出愛,也不接受愛的人
其實是害怕失去
害怕將自己交給別人
我想不敢付出愛,或是不接受愛的人
內在其實藏著巨大的恐懼
這樣的人,著實令人心疼
劇中Morrie常引用詩人奧登的一句話
不相愛,即如死滅
是的
愛
確確實實是生命中的重要課題
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,就要不斷的學習愛與被愛
這份愛是不侷限 遼闊且無私的
不單單是只愛著一個人
誰都不能預知,自己的生命究竟有多長
所以有時我們得停下腳步,
就像Morrie說的,問問自己
(我是否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?)
成為你想成為的
不要有所遺撼
面對喜悅 也 面對悲痛
面對喧鬧 也 面對孤獨
面對相聚 也 面對分離
面對
才能穿越
才能懂得
就像Morrie說的
面對死亡 才能面對人生
在獨處的片刻,多往內在觀照
面對著喜悅或悲痛
只是靜靜地感受它 在心裏流動
看著它來.. 看著它走
不追隨亦不抗拒
前幾天夜裏
一個人靜靜坐在床沿,一時之間毫無來由
淚從眼眶不斷湧出
那個當下
我不去想淚從何而來
不去想著淚該如何止息
那個當下
我只想就這麼讓淚暢快淋漓
只想著與淚擁抱
隔天讀著好友momo的心之森
一顆心震顫許久
喜歡momo的文字與圖像
總能直指內心深處
今日重讀momo的心之森
竟有些與~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~相似的內在觸動
或許你已經認識momo
或許你不認識momo
心之森 一定也能觸動你的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