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,窗外細雨斜風,冰冷的空氣從窗紗溜了進來,天空灰撲,一如那幾日的池上小旅。以莉高露的吟唱仍在耳畔,翻看著池上拍回的照片,那些旅途中的風景與遇合的人事,像此刻爐上的火,正燉煮著一鍋屬於旅行的美好温暖。冷冷的冬日午後,捧著微燙的碗身,端坐窗邊高腳椅,啜著香草蔬菜湯,邊望著山路那高大蒼勁的冬日苦楝,枯傲的枝頭鳥雀棲身盤旋,如此景象該是心生唏噓,然而因著憶起的池上小旅,一顆心是暖喜的。
我想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之一吧!在日復一日復刻般的生活裡,煩擾的縫隙裡。旅途中的點滴,像暗夜的星空,讓自己能暫時抽離現狀,仰望天際,靜默於星子的明滅中,沈浸攝受於星空之美。轉身回到生活裡,心與眼彷彿被什麼浸潤似地,總能多了份柔軟與力量,繼續安頓於生活裡。
近六個小時的車程,窩身晃動的列車中,讀著好友借閱的「緩慢。台東。旅」,在隨身筆記寫下三天的暫定行程。豆腐控的我,把「池上。豆屋」列為必探訪之處。當然風格小店及二手書店,也是我心頭極欲一探的地方。
那日獨自佇立於大坡池的草坪上,正欣賞著眼前山光水色,電話響起,那端傳來「池上。豆屋」老板的聲音,向他預約了午餐。心喜,還好沒撲空。「池上。豆屋」以販售豆製品為主,餐食是其概念的延伸,非天天營業,所以遠道而來者,別忘了事先詢問訂位,我想能品嚐豆屋的餐食,也許是需要一些些緣分的。午前來到位於伯朗大道附近的稻米原鄉館詢問豆屋的位置。年輕男子說聲:「喔!豆屋的豆腐哥啊!」左指右說,彷彿就在不遠處。開著租來的小車,經過萬安國小,在派出所斜對面看見了「豆屋」。果真不到五分鐘車程。
「豆屋」空間簡潔明亮,約十來個座位區,另有一商品區吸引著我的目光。麻油、紅棗、日曬塩、醬油膏、薑泥。。。等,都是來自島國土地上,堅持信念的人們之手。
從側門走出一位戴黑框眼鏡的斯文男孩,微笑寒暄熱茶招呼,接著走進側屋裡,猜想應是製作豆腐的空間。繼續在書架及商品架上遊走。看著黑板上的方正字體商品及菜色,猜想這位豆腐哥一定是位堅持自我信念且熱愛島國土地之人啊!
接著看見這幕,對即將品嚐的豆腐餐,甚是期待。也意外地發現,後院有一大片花園,種了許多香草。九層塔、薄荷、檸檬香茅、檸檬馬鞭草、檸檬香蜂草等。尤其那株檸檬馬鞭草體態健碩,葉片青綠飽滿。
上菜囉!菜色紅綠兩色有了對比,豆腐餐的視覺已挑動味蕾。一碗有來歷的冠軍米,來自己「米國總統邱垂昌」,一碟翠綠時蔬,一碟番茄薑黃豆腐丁佐九層塔,一碗味磳湯,長方盤上的主角~黃豆腐、黑豆腐、香椿豆粕餅。這天然鹽滷與本土黃(黑)豆手工製作而成的豆腐,咀嚼間比石膏製作的豆腐,更多了份天然的豆香與甘味。一頓餐食結束,齒腔間留有那菜根豆腐及白米所交織出的質樸尾韻。
餐食間,豆腐哥微笑坐著,眼光流轉於兩桌食客之間,並娓娓道來闗於盤中飧的點滴。我與鄰桌看似舊客的三名女子,邊享用餐點邊回應豆腐哥的話題,偶而也發出提問。大夥從大環境的進口糧食管控聊到本土農民的辛勞與兩難之處,其間豆腐哥也提到他如何接觸到手工豆腐,並堅持使用本土黃豆,初始與農民合作契作,理念與現實的兩方交戰,想來必不可免。而近年,豆腐哥更在離豆屋不遠處有了片自耕自種的大豆田。因為堅持信念及媒體網路的口耳相傳,「豆屋。豆芳華」的知名度愈見響亮。每日手工限量製作的豆製品,於網購通路頗受好評。
讀著「豆屋」的理念宣言,心裡温熱著。雖然食安問題每隔一段時間,便以不同主題於島國燃燒沸揚著。但近幾年,從大城小鎮的街巷角落中,感受到一股從不同向度但本質相似的力量,悄悄隱隱流動著。那些以「愛護地球」「環保有機健康」「支持在地小農」「天然原味」「回歸初心」「手工傳承」「手作温度」等,為理念宣揚的職人或店鋪,像一股清澈溪流,正串流貫穿這塊寶島土地。期待這股緩慢的流,能在大家的支持下,日漸堅淘成江河。
「自己的豆腐自己做,自己的黃豆自己種。秉持著用之於土地,回饋土地,無毒自然的理想,地球為家的態度。
我們從西部北部到東部,繼續堅持台灣食材製作,手工鹽滷豆腐豆干。願這片土地更美好,讓人們都能享受天然的原汁原味。」
末了,豆腐控的我,向豆腐哥提出了想體驗手工豆腐的製作。沒想到豆腐哥爽快應允。隔日清晨,欣喜推開豆屋的廚房之門。
甫走進,戴黑框眼鏡的斯文男孩一如昨日微笑相迎。明亮的空間,機具排列,窗邊的杉木豆腐模令目光流連。磨豆機正發出嗯嗯聲響,浸泡了一夜的黃豆與黑豆,正排列等待著被煉為豆之芳華。
不同於進口的黃豆,國產黃豆品種,必需經過五六次的反覆壓榨才能過濾出最甘純的豆液。而這看似、聽似簡單的反覆動作,郤是需要經驗累積並得以耐心靜候的。
這堅持以本土黃豆製造的豆腐,光是磨豆,就得花上比進口黃豆約兩三倍的時間。而磨出來的豆渣,結合其他食材,也成了豆屋的美味豆粕餐食。
接著將豆漿倒入大鍋裡,隨著温度的上升,豆泡冉冉生成浮起。然而這看似簡單的熬煮、攪拌、舀撈動作,亦需時日累積經驗。速度的快慢,温度的觀察以及時間長短,都影響著豆製品的風味。豆腐哥堅持絶不添加消泡劑,寧可投注多些時間,讓大家吃得健康安心。而撈起的豆泡,則是當地手工皂職人的最佳入皂原料之一。此際,外頭飄著細雨,而豆屋裡彌漫著一股暖香,還沒入口,彷彿就嚐到了那份甘甜。
當温度下降,豆腐哥緩緩倒入來自七股塩田的天然鹽滷,細緩攪拌靜置片刻,待豆漿凝結似豆花狀。接著我所期待的豆腐及豆干就要成形了。
於杉木板裡,鋪上胚布,倒入豆腐花。頃刻間嘩啦啦的透明汁液,流瀉於地面及桶子裡。據說這汁液含有某種健康成份(我忘了名稱),但不宜多嚐,對腎臟會有小負擔。淺嚐了一口,相當甘甜爾後微有澀味生起。
接著疊著上方木蓋,將石板一塊塊漸進式疊上,將水份再次擠出並壓實其內在肌理。豆之芳華正以時間醞釀。
掀開豆腐臉上胚布那一刻,於我而言簡直比掀起新嫁娘的頭紗,還令人感到期待與興奮。桌上的黑豆腐氤氳著緲緲煙氣,那模樣著實令人垂涎啊!
豆腐哥面帶微笑專注切著一塊塊豆腐爾後裝盒。一旁的男孩伙伴,也專注地將豆漿徐徐倒入瓶子裡。此時我看看手錶,時間已近午。從磨豆、煮製、入模、切塊、裝盒,這僅僅數板的豆腐及豆干,竟花費了四至五個小時。看著眼前這位堅持著一己信念的豆腐哥,心裡感到敬佩!雖然他年紀比我小一些些,但還是得尊稱一聲豆腐哥啊!
一個上午,見證了一塊豆腐從無到有的誕生歷程。往後,對於那每一入口的手工豆腐,咀嚼間必有保有著敬重珍惜,以及伴隨而來的幸福感。那一口口嚐入的,不僅僅是豆腐,而是一吋吋光陰,一分分愛心與用心。
這個上午與豆腐哥及男孩伙伴相談甚歡。每個人都有著必經的人生歷程,過程中的悲喜點滴都譜寫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,世界也因此而精彩。期待著不久的將來,「豆屋。豆芳華」能在大城小鎮豎立起一塊塊招牌。讓堅持在地黃豆及天然鹽滷所製作的手工豆腐能延伸於島國角落。
離開「豆屋」,沿著197縣道來到了豆腐哥推薦的「4.5公里」咖啡。屋前廊下數張桌椅,錯落著人語與咖啡香氣。點了杯淺焙咖啡,我往內走,從走廊便可感受屋後別有洞天。
果不其然,花棚下的桌椅,張張體態奇巧有著不過度雕琢的原始樸況。視線端景有一方工作枱,長短粗細木頭相倚堆疊,我想這應是老板做木工的場域吧!而花棚與工作枱之間,有一幕如吸鐵般,將我緊緊的吸過去。
正中央有一樹幹,勾掛著鐵鍊連結著下方正燃著裊煙的茶壺。幾支木頭燃著火焰,石片成圓周排列,幾張椅子一派悠閒正烘著暖爐。心裡想著,若能坐在這兒喝茶暖腳,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呀!
不一會兒老板端來了咖啡,我試探詢問能否坐在爐火取暖喝咖啡。老板微笑著說,當然沒問題!放下咖啡,他走向工作枱,打開機具戴起護目眼罩,進入自己的世界。
這視線所及的各式桌椅木作,都出自老板洪大哥的雙手。喜歡木頭與鐵條結合的桌椅,粗獷原始自然不造作,深得我心。啜飲咖啡間,一男一女走進與洪大哥聊了起來,爾後也一起圍坐爐火邊,一位是池上長宿計劃參與者之一,一位為了開發旅遊APP而來到此地。彼此也是在「4.5公里」初識。
片刻,一位中年男士走進,與洪大哥互稱彼此為大師。閒聊間,洪大哥為大家引薦,這位他口中的大師,正是他目前拜藝學習的木雕老師,也是位知名的木雕藝術家(江小龍)老師。他旋即與我們圍坐,自在的脫掉鞋子,將腳底朝向爐火。我當下開心地說,真的可以這樣烘腳啊?他回道:有什麼不可以的呢?於是我立刻脫掉鞋子,讓爐火的温度透過腳心傳遞全身。
咖啡喝罄,大家接著一杯杯喝起壺裡熱燙的茶。此時,木雕家拿起他隨身的小作品,讓大家猜猜其創作背後的意涵。就在一段我思你言的過程中,木雕家的珠璣話語,聽來頗含弦外之音。而這也讓我感受到了,生活即是修行,世間無一不是道場。這段過程說來話長,於是就暫擺放心裡體會發酵。
這原本以為僅是一杯咖啡的短暫時光,郤與初識的眾人喝了一盞長長的茶,直至天色灰暗。人生的許多遇合,看似巧合,但實則需要緣分積具的啊!若不是提前一天預約了「豆屋」,那麼就遇不上隔天不營業的豆腐哥。若不是從豆腐哥口中得知「鳳鳴197」咖啡公休,就不會來到他所推薦的「4.5公里」。那麼接下來的遇合,更不可能發生。
離開的那日,終於來到口袋名單「山西老奶奶手擀麵店」。包著花布頭巾的老奶奶,70多歲行動健朗,笑容温暖熱情招呼。向來愛極酸辣滋味的我,點了碗酸辣湯,這與市面上最為不同的是,它不勺芡且酸辣風味極為到位!油潑麵及貓耳朵也令我吃得津津有味。這由雙手現揉現擀的麵條,一如我期待中的Q彈紮實口感,風味也飽滿豐美!
短暫的三天兩夜池上小旅行,讓我愛上這小鎮。期待也希望,今年秋日能回到這裡,徜徉於197縣道上的金黃麥田。一訪緣慳一面的「鳳鳴197」咖啡。台東市「晃晃二手書店」;以及多年前曾與好友們造訪的「cheela小屋」。
當然,這三間店鋪,是一定得再次造訪的。以下為他們的臉書專頁。請記得事先確認營業時間,以免撲空喔!^_^
豆芳華(池上。豆屋)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oufanghua/?fref=ts
4.5公里咖啡~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4.5kmcoffee/
山西老奶奶手擀麵(大陸婆婆麵食)~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5%A4%A7%E9%99%B8%E5%A9%86%E5%A…/…